返回 春秋晋国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晋灵公打压赵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便来了。

    公元前607年,秦军大举入侵晋国,攻占了晋国的焦邑。

    这正是赵盾之所以在北林仓促撤军的原因,赵盾从北林撤军后,便立即奔赴救援焦邑。

    但秦军在焦邑烧杀抢掠一番后,即扬长而去,根本不与强大的晋军接触。

    赵盾没有办法,部署了适当防务后再次撤军。

    而中原的郑国那边,却是赵盾又要必须应对的。

    因为,此时的郑国,已经向天下诸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跟着楚国混了。

    如果让这种风气漫延,那陈国、蔡国、卫国、曹国等等中原诸侯又要倒向楚国。

    这可不行,公元前607年夏,赵盾又组织了宋、卫、陈联军,再次讨伐郑国。

    楚国又迅速北上,而且这一次是由令尹斗越椒亲自率军救郑。

    楚国离郑国相对较近,就在郑国以逸待劳,等待晋国联军前来。

    很显然,此时的楚国,一直想着与晋国来一次面对面的直接决战,以报当年城濮之耻。

    但赵盾会对楚军开战吗?

    当然不会。

    听说楚军又北上了,赵盾对大家说:“算了,我们不与南蛮子计较,撤吧。

    斗越椒这种人,根本不需要我们去教训他,这种人狂妄自大,迟早要搞叛乱,最终肯定不得好死。”

    哈,赵盾又撤军了。

    反正这段时期,晋国给列国诸侯的感觉,就是这个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当得很辛苦,到处救火,却总劳而无功。

    而且,貌似很害怕楚国,不敢与楚国真刀真枪干一架。

    其实,赵盾并非总想跑,他是不想打无必胜之仗,因为他输不起。

    是的,已经成长为青年的晋灵公已经给赵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随着晋灵公的成长,他开始考虑如何让晋国人感觉到自己这个国君的存在了。

    于是,晋灵公抓住赵盾的一个小辫子,即河曲之战失利,追究起七年前的河曲之战失利的责任来。

    首先是晋国卿大夫、下军佐胥甲倒了霉,他被追究七年前的责任,查处结果是胥甲被流放去卫国。

    前面我们讲过,晋秦河曲之战,赵盾本有机会将秦国击败,从而真正解决西线隐患问题。

    但由于赵穿、胥甲这两个愣头青居然阻挠了连夜突袭秦军的军令下达,导致晋军完全失去了战败秦军的机会。

    论起责任来,应该是赵穿与胥甲两人一起扛的,但现在却只处理了胥甲一个人。

    于是,问题来了,事隔七年才追究责任,而且貌似责任追究根本不公平,这让人怎么想?

    但晋国国内貌似没有多少抵触的声音,原因就在于赵盾。

    首先,这次处理胥甲不是赵盾的意思,而是已经成长为青年小伙的晋国国君晋灵公的命令。

    此时的晋灵公已经18岁了,正开始血气方刚时。或者说,这个年纪的青年,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第二,赵盾尽管是中军元帅,而且还是执政的卿大夫,但说到底他只是一个臣子。

    赵盾必须表现出对国君的忠诚,必须执行国君的命令。

    第三,之所以赵穿免于追责,那是因为赵穿刚刚为晋国立下大功。这个大功,就是赵穿曾经作为质子赴郑国,完全可以将功折罪。

    第四,晋灵公搞了一出追究七年前的河曲之战失利的责任,就是打压一下赵盾为首的卿大夫集团,以展示自己这个国君的存在。

    但打狗也得看主人吧,赵穿的身份很特殊,是赵盾的铁杆兄弟,又是晋国公室的女婿,排起来是晋灵公的姑丈,还是暂时别惹他了。

    就这样,相对而言比较弱势的胥氏家族宗主胥甲就倒了八辈子血霉,成为晋国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从此,晋国政坛上便少了胥甲这号人物。

    当然,胥甲被问责流放,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胥氏家族仍旧是存在的,只是宗主被迫换成了胥甲的兄弟胥克。

    胥氏家族曾经为晋国立下大功,胥甲在晋国六卿的位置是下军佐。

    现在胥甲被流放去了卫国,没有国君的命令是不能回国了,那就由胥甲之子胥克来继任胥甲的职位。喜欢春秋晋国风云请大家收藏:

第165章 晋灵公打压赵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