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齐之乱,都是姓田惹的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将,奉朝廷之命东进平叛。他率领着精锐的秦军,如同一条凶猛的巨龙,气势汹汹地朝着齐地扑来。章邯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溃败。当他来到临济城下时,与齐魏联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章邯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巧妙地排兵布阵,利用秦军的优势,对齐魏联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齐魏联军虽然奋勇抵抗,但在章邯的强大攻势下,渐渐陷入了困境。战斗异常惨烈,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齐魏联军大败,田儋也在这场战役中不幸战死。

    田儋的死,对于刚刚兴起的齐国起义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田齐家族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死了一个田儋,却冒出来更多田氏子孙。田氏家族旁支的田都、田安等人,他们继承了田儋的遗志,怀着对秦朝的仇恨和对恢复齐国的坚定信念,纷纷起兵响应。

    田都、田安等人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更大的力量对抗秦朝。于是,他们率领着各自的起义军,在战乱中相互配合,共同作战。他们在齐地四处征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们的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

    随着反秦斗争的不断深入,各路起义军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项羽,这位勇猛无畏、威震天下的英雄人物,成为了反秦义军的领袖。田都、田安等三支田氏起义军,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跟随项羽西进入关。他们认为,项羽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跟随他能够更好地实现反秦的目标,恢复齐国的荣耀。

    于是,田都、田安等人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加入了项羽的大军。他们跟随项羽一路征战,历经无数次的战斗,为推翻秦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秦朝在各路起义军的猛烈攻击下,土崩瓦解,宣告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成为了天下的霸主。虽然他没有夺取一个皇帝的称号,但是他对天下诸国的治理思路和始皇帝其实有几分相似。他深知齐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是一个庞大富庶的国家。他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齐国有所忌惮,担心齐国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威胁。于是,项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按照秦国的郡县设置,把齐地一分为三。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削弱齐国的势力,使其无法对自己构成威胁。

    项羽的这一决定,无疑在齐地引起了轩然大波。田氏家族的子弟们对项羽的分封方案心怀不满,他们认为项羽此举是在故意打压齐国。然而,在项羽强大的势力面前,他们也只能暂时隐忍,等待着时机的到来,以图东山再起,恢复齐国昔日的辉煌。一场新的风云变幻,即将在齐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

    田市做胶东王。

    田都做齐王。

    田安做济北王。

    虽然一分为三,但三个人都是姓田的。这是以田制田的权宜之计,依靠的是田氏在齐地的影响和号召力,又让田氏自己在齐地互相争斗。

    田儋支系因为在战争中并没有投靠相遇,就没有得到这次分封的头衔。但是田儋支系在齐地势力又很大,自然不能眼看着其它旁支的田氏划分走自己的肥肉。

    田儋的弟弟田荣以“兄终弟及”名义,直接接管了齐地的势力和疆域,又联系了之前在齐魏一带纵横的大盗彭越的三万大军,共同抵抗旁支的新王。田荣势大,竟然战胜和诛杀了田市、田安,驱赶项羽所封的齐王田都和齐人拥立的齐王田假,竟然一统三齐。

    项羽在戏下分封诸侯,操作极为粗糙,大体上是按照各个势力的割据范畴进行分配。自己则取了起家的吴越江东之地。把广袤的楚国故地分封给英布和吴芮。

    这种分蛋糕的方式其实也说不上好坏。说穿了项羽也不过是走这么一个形式,把自己想要的西楚九郡之地名正言顺的吞到自己手里。但是主持分肉的项羽如果满意,别人自然就不会满意。没有得到封王的陈馀看到田荣的动作,就派人去联络,话是这样说的:

    “项羽主持分封天下,把原来的诸侯王都分封到偏远贫瘠之地,却让自己的亲信占据富饶地区,甚至驱逐旧主。比如赵王歇就被赶到北边的代地,我认为这绝不能容忍!听说大王您起兵反抗不义之举,我请求您借我兵力,让我去攻打常山王张耳,恢复赵王原来的地位。这样,我赵国愿作为齐国西方的屏障!”

    有送上门的盟国,就能证明自己吞并三齐的正当性,田荣也就答应派兵支援赵国。

    陈馀以三个县的兵力,与齐军合力进攻常山,大败张耳。昔年陈胜起兵的时候天下称赞的一对好兄弟陈馀张耳,反目成仇。

    张耳逃走向西联络投奔远在汉中的刘邦,陈馀则从代地迎回赵王歇,重新拥立他为赵王。赵王感激陈馀,封陈馀为代王。这是秦灭之后,中原的第一次重要战争,也开始了中原地区势力重新划分的序幕。中原大地又一次生灵涂炭。

第57章 齐之乱,都是姓田惹的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