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征缅战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皆跪地不起,大殿内一片死寂,唯有乾隆的怒火在空气中熊熊燃烧。
退朝之后,纪晓岚心事重重地来到了修书处。刘墉见他神色凝重,心中已然猜到几分,轻声问道:“可是云南战事的消息传来了?”纪晓岚长叹一声,将折子上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墉。
刘墉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子晃了晃,险些站立不稳。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明瑞将军那英武的面容,曾经一同在新疆伊犁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却阴阳两隔。许久,刘墉才睁开眼睛,眼中满是悲戚与感叹:“明瑞将军忠肝义胆,竟遭此大难,实在是我大清之殇。”
纪晓岚微微点头,忧虑地说:“如今陛下盛怒,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这缅甸战事失利,后续该如何应对,成了难题。”
刘墉在修书处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缅甸地势复杂,气候多变,我军劳师远征,本就诸多不利。如今折了明瑞将军,士气低落,此时若贸然再次进攻,怕是胜算不大。但也不能就此放任缅甸不管,边境百姓还在受苦。”
纪晓岚苦笑着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朝堂之上如今乱作一团,谁又能想出良策呢?陛下正在气头上,稍有不慎,便可能触怒龙颜。”
就在两人沉默之际,一位小太监匆匆跑进修书处,见到纪晓岚和刘墉,连忙行礼道:“纪大人,刘大人,陛下宣纪大人即刻进宫,商讨应对缅甸之策。”纪晓岚不敢耽搁,匆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对刘墉说道:“我先去了,看看陛下究竟作何打算。”说罢,便随着小太监快步离去。
刘墉望着纪晓岚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能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既能平息乾隆的怒火,又能解决缅甸的危机,还百姓一个太平。他深知,此刻的大清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而自己虽身处修书处,却也心系天下,只恨不能在朝堂上为国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在宫中,乾隆面色阴沉地坐在龙椅上,看着跪在下方的纪晓岚,开口道:“纪昀,你素日里鬼点子多,如今这缅甸之事,你可有什么想法?”纪晓岚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民心。明瑞将军牺牲,将士们悲痛万分,百姓们也人心惶惶。可先对明瑞将军厚加抚恤,以安军心。至于战事,臣建议先派使者前往缅甸,探探他们的虚实和意图,再做定夺。”
乾隆皱着眉头,沉思良久,缓缓说道:“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朕咽不下这口气。缅甸竟敢如此欺我大清,若不狠狠教训,日后如何让四方蛮夷敬畏?”
此时,一旁的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附议纪大人所言。先安抚国内,再徐徐图之。如今贸然进攻,我军尚未恢复元气,实在不宜再战。”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乾隆心中烦闷,挥了挥手说:“此事容后再议,你们都退下吧。”
纪晓岚退朝回到修书处,将宫中的情况告诉了刘墉。刘墉听完后,微微皱眉说:“陛下心中的怒火一时半会儿难以平息,可这战争不是儿戏,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却始终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刘墉回到家后设牌位,祭奠了明瑞将军。从此,脑袋里一直计划着征缅方案,光是写的征缅方案的纸,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朝堂上关于缅甸战事的争论从未停止。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刘墉只能在修书处,焦急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期待着这场危机能够早日化解,让大清重回安宁。
突一日,乾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想起了视察修书处。来到了修书处,一眼便看到了刘墉,于是就大喝一声:“刘墉!为何见了朕就跑?”
刘墉突然听到乾隆呼唤,吓了一跳,赶紧招呼大家跪迎乾隆大驾。修书处的官员们看到是乾隆前来,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唱道:“臣等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说道:“都起来吧!刘墉,你跟朕过来!”
刘墉说了一声“遵旨”,就乖乖地跟着乾隆来到修书处主官办公之所。
乾隆在主官办公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如炬地盯着刘墉,冷冷开口:“刘墉,朕听闻你虽身处修书处,却对缅甸战事格外上心,整日里谋划征缅方案,可有此事?”
刘墉心中一紧,知道瞒不过,当即跪地,恭敬说道:“陛下圣明,臣确实心系战事。明瑞乃草民挚友,如今将军为国捐躯,缅军嚣张,边境百姓受苦,臣虽人微言轻,也实在不忍坐视不管,故而思索应对之策,望陛下恕罪。”
乾隆冷哼一声:“你倒是忠心,可别忘了自己如今还是待罪之身。这朝堂之事,自有朕与诸位大臣定夺,轮得到你在这修书处瞎操心?”
刘墉额头紧贴地面,沉稳回应:“陛下,臣不敢僭越。只是臣在新疆伊犁时,对边境事务略知一二,又曾与明瑞将军共事,深知其为人与用兵之道。如今缅事危急,臣若因一己之罪而置国家危难于不顾,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义。”
第78章 征缅战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