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物阜民丰,这就是温侯治下的并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于是,卢植父子一路辗转,向着并州进发。
一路上,山川险阻,道路崎岖,但父子二人相互扶持,未曾有过一丝退缩。
终于,他们踏入了太原境内。
正值秋收时节,广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黄。
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向卢植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百姓们穿梭于田间,手持镰刀,熟练地收割着庄稼。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那是辛勤劳作后收获的喜悦。
卢植站在田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空气中弥漫着的麦香,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瞬间驱散了他心中多日来的阴霾。
自离开洛阳,他的心情始终压抑,如今看到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不禁豁然开朗:
“子家,你看并州之地,百姓安居乐业,秋收繁忙,实乃太平之象。”
卢毓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点头道:
“是啊,父亲。看来吕布治理并州,颇有成效。”
卢植看着田间劳作的百姓,心中一动,决定考校一番卢毓对农事、农时的了解。
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开口问道:
“子家,你且说说,秋收之时,当注意何事?”
卢毓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秋收之际,首当关注天气变化,趁天晴抓紧收割,以免庄稼遭受风雨之灾。”
“再者,收割后的粮食需妥善晾晒、储存,以防霉变。”
“且农时不可误,收割完毕,应及时翻耕土地,为来年播种做准备。”
卢植满意地点点头,正色道:
“不错,你对农事、农时的了解,甚为透彻。”
“民生之事,关乎国家兴衰,切不可忽视。”
随后,卢植父子继续前行。
秋意正浓,广袤的田野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父子二人,身着朴素衣衫,仿若寻常旅人,漫步于田埂之上。
他们的目光,不时落在忙碌收割的百姓身上,心中满是对民生的关切。
卢植瞧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正坐在田边小憩,便微笑着走上前去,拱手行礼,和声问道:
“老丈,叨扰了。敢问此地赋税如何?”
卢植的声音温和而亲切,带着几分儒雅之气。
老翁抬起头,看着眼前面容和善的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旋即咧嘴笑道:
“足下有所不知,咱并州赋税,只收三成。”
老翁的语气中,竟带着几分骄傲,仿佛三成赋税,是他值得炫耀的事情。
“三成?”卢毓听闻,不禁大惊失色,脱口而出,“大汉向来推行三十税一,吕使君怎敢如此逆天而为!”
卢毓自幼饱读诗书,熟知大汉律法与赋税制度。
三十税一乃是祖宗成法,怎可轻易更改!
老翁不以为意,哈哈一笑,道:
“小哥莫要惊讶,三成赋税,咱老百姓觉着轻松得很,都愿意缴纳。”
卢毓满脸不可思议,不禁环顾四周。
只见田间劳作的百姓们,虽忙碌却神色欢愉,并无丝毫抱怨之色。
他心中愈发好奇,又接连询问了数位百姓,得到的答案竟如出一辙。
百姓们皆兴高采烈地缴纳着三成赋税。
卢植看着儿子满脸疑惑的模样,微笑着问道:
“子家,此番问询,你有何收获?”
卢毓皱着眉头,将心中的疑惑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父亲,实在令人费解。按照常理,赋税加重,百姓应怨声载道。”
“可此地百姓,非但不抱怨,反而心甘情愿缴纳,究竟是为何?”
卢植仰头大笑,笑声爽朗而畅快,仿佛心中有无限的感慨。
卢毓见状,不禁有些着急,追问道:
“父亲,您别笑了,倒是给孩儿解惑呀。”
卢植止住笑声,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缓缓道:
“子家,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温侯,乃是能保境安民之人呐!”
卢毓还是有些难以理解:
“就因为这点,百姓就愿意缴纳三成赋税?”
卢植微微摇头,神色变得庄重起来,轻轻诵读道:
“汉厥名三十税一,实十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
这句话出自王莽,他认为西汉的赋税实际上是十税五。
所谓三十税一,没有利惠到百姓头上。
卢植看着儿子,继续道:
“子家,你细细想想。大汉虽名义上三十税一,可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徭役、杂税。”
“加之豪强大族兼并土地,盘剥百姓。百姓们实际所缴,远超五成。”
“如今在并州,温侯虽收三成赋税,却能保境安民,让百姓安居乐业。”
“且并州推行屯田,兴修水利,百姓收成颇丰。”
“相较之下,三成赋税,对百姓而言,反倒轻松许多。”
卢毓听着父亲的话,心中豁然开朗:
“父亲,孩儿明白了。”
“赋税之事,关乎民生,不能只看律法条文,更要体察百姓疾苦。”
第111章 物阜民丰,这就是温侯治下的并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