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河守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九章 这么多元宝哪儿来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道理。”

    老铁匠的儿子从县城里回来,在密室里把这事儿悄悄地告诉了父亲,老铁匠感叹不已,后悔道:“那天雪夜真该问问他们兄弟的姓名和住地。”

    儿子不以为然地说道:“这种事儿当时问他们,他们也绝不会说,即便说也是假姓假名假地址。”

    老铁匠想了想接着对儿子说道:“事到如今,两兄弟虽然死了,但他们的家人亲戚肯定还活着……这些银圆宝是他们两条命换来的啊!我们不能独享这些财富!”

    老铁匠吩咐儿子,要想尽办法弄清这两兄弟姓啥名谁家住何方,以便把他们的家人亲戚接来给予田地房产,同享富贵。

    老实的儿子做起难来……去何处找?去何处问啊?天南地北中国这么大,又不好委托别人去打听,连官府已经把人抓在手里,几年来都没弄清楚!这期间两兄弟肯定受过不少大刑,官府肯定用过不少招数,但最后还是不知道这俩人的姓名和籍贯……再说现在若张扬开去,不小心万一走漏风声,窝赃与盗贼同罪!

    铁匠父子又失眠了几个晚上,无奈,就用重金悄悄请来了一位民间画匠,把记忆中那两个脚夫的模样告诉画匠,让画匠并列描画在同一卷白绫上。画匠没必要去问画的是谁,叫俺咋画俺就咋画,叫俺画成啥样儿俺就画成啥样儿,画的铁匠满意拿着银子走人得了。

    老铁匠“铁善人”把新盖的深宅大院,留出一大间密室,门头请人书写上“感恩堂”三字,把画像悬挂在密室正墙的上方供奉起来,并让账房先生书一对联,上联是:恩人不知名和姓,下联是:感恩何须姓和名。字儿是账房老先生写的,但瘦鼻梁上挂着老花眼镜的账房先生,到死也不知道他的东家感恩的是啥人,感恩的是啥事儿。画像下条几上摆着果盘杯盏、蜡烛香炉,早上三炷香,晚上三杯酒,每日如此。

    “铁善人”给儿子发话说:“把其中一麻袋元宝深埋在感恩堂密室地下,绝对不能随便动用,无论何时访到脚夫两兄弟的亲人,要产业给产业,若不要产业,就把埋在地下的银子取出,送给两兄弟的亲人。”并让儿子把这话作为秘传家法,一代一代密传下去。

    古寨葫芦庄的人们看到王老铁匠“铁善人”突然暴发起来,有些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更多的人认为是“铁善人”几辈儿铁匠,一点一滴积德行善的结果,人们并不嫉妒眼红。古寨里不少人家多年来,都或多或少得到过“铁善人”的好处和救急,善人自有善报,必定是王老铁匠乐善好施的德行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派武财神给“铁善人”送来了财宝;要不然王铁匠咋会修建那么好的武财神关帝庙?

    过了几十年以后,腐败透顶的清朝垮台了,垮得一塌糊涂。随后兴起了民国,民国初年又兴起了军阀混战,打得一塌糊涂。王家暴发的秘密逐渐被人们知晓,但已经改朝换代,旧朝代的事情新朝代也无人问津了。别说清朝官府的银子,就连清朝管金银官库的官官儿,也卷起金银财宝溜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的国家混乱得像一团乱麻,谁还会来找王家兴师问罪?

    老铁匠“铁善人”去世前立下家规,凡是租出去的土地,租种者无论寨内寨外,无论姓氏,无论贫富,一年两季只收一季的微薄租子。这个家规和家传感恩的传统,到了“铁善人”和他的儿子都陆续老死以后,到了他的孙子辈儿,不但坏了这些规矩,还心安理得起来。并把“感恩堂”密室地下埋藏的那麻袋银子挖了出来,用这麻袋银子在原武县城开了个高利贷银庄。

    “铁善人”的孙子王大财主,和他的祖辈大不一样,平时虽然无什么恶迹,但并不亲近穷人,做起生意来斤斤计较,虽然良田千亩,一亩也没白送给穷人,租给农民的土地,无论收成如何,一年秋麦两季租子一斤也不能少。每年年底催租,对租种的农户毫不客气,人送外号“王老虎”。

第一六九章 这么多元宝哪儿来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