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雨幕中的归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听说沈兄的母亲近来身体不适?”苏慕言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其实此次去雁门关,我一人也可应付……”
nbsp“既已答应,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沈砚之勒了勒缰绳,马鬃在晨风中拂过他的手背,“何况,有些债,总该还的。”
nbsp他没说的是,七年前救他的那个老兵,去年冬天在老家病逝了。老兵临终前托人捎来一封信,信里说北境的士兵们还在吃掺沙的糙米,问他能不能想办法让孩子们多吃口饱饭。那封信被他压在箱底,信纸边缘已经被反复摩挲得发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午时的阳光正好,雁门关的城楼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周守将果然在关前巡查,他穿着厚重的铠甲,腰间佩着长刀,两鬓的白发在风里微微飘动。看见沈砚之和苏慕言时,他眉头皱了皱,显然没料到会有人突然到访。
nbsp“沈公子,苏公子。”周守将的声音像雁门关的石头一样粗砺,“粮草的事,二位还是回吧。没有兵部的手谕,谁来都没用。”
nbsp苏慕言翻身下马,从行囊里取出一卷文书,递到周守将面前。“周将军,这是北境将军的亲笔信,您先过目。”
nbsp周守将接过文书,目光扫过上面的印章,眉头皱得更紧了。“北境将军的信,我自然认得。”他将文书递回来,语气里带着无奈,“可李尚书有令,没有他的手谕,一粒粮食也不能出雁门关。”
nbsp沈砚之忽然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枚小小的木牌,木牌上刻着一个“砚”字,边角处已经被摩挲得光滑。“周将军还记得这个吗?”
nbsp周守将的目光落在木牌上,瞳孔猛地一缩。“这是……”
nbsp“七年前,在北境戍边的沈砚之。”沈砚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年冬天,是您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发烧的我。”
nbsp周守将盯着木牌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岁月不饶人啊。”他抬手拍了拍沈砚之的肩膀,铠甲的冰凉透过衣料传过来,“当年那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小子,如今也成了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其实粮草我早就备好了,只是李尚书的人就守在粮仓外,我若是强行放粮,恐怕会被扣上通敌的罪名。”
nbsp苏慕言忽然从行囊里取出一个用油布包着的包裹,打开时,里面露出一叠账册。“这是李尚书去年在江南贪墨赈灾粮的账册,是我托人暗访了半年才找到的证据。”他将账册递过去,“周将军,有了这个,您还怕他不成?”
nbsp周守将看着账册上的记录,手指因愤怒而微微发抖。“这个狗贼!”他猛地将账册拍在桌上,“难怪去年江南饿死那么多人,原来是他动了赈灾粮!”他转身对身后的士兵喊道,“传令下去,立刻开仓放粮,让北境的兄弟们吃饱饭!”
nbsp士兵们的欢呼声响彻雁门关,惊飞了城楼上栖息的一群鸽子。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向蓝天,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
nbsp沈砚之望着远处北境的方向,那里的天空还是灰蒙蒙的,仿佛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但他知道,此刻有无数双眼睛正望着雁门关的方向,等着那批带着暖意的粮草,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nbsp回程时,苏慕言忽然笑着说:“沈兄,你说等北境太平了,我们去那里种一片麦田好不好?听说北境的土壤虽然贫瘠,可种出来的麦子格外香。”
nbsp沈砚之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想起母亲信里的话,说家里院中的石榴树又结果了,等他回去,就摘最大的那个给他吃。他笑着点头:“好啊,等北境太平了,我们就去种麦田。”
nbsp晚霞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像一首悠长的歌。远处的雁门关渐渐被暮色笼罩,城楼的轮廓在夕阳里显得格外温暖。沈砚之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风雨,只要心里装着那些需要守护的人,便总有前行的力量。
nbsp雨已经停了,青阳城的屋檐上还挂着水珠,在月光下闪着晶莹的光。归雁楼的灯还亮着,像一颗等待归人的星。沈砚之勒住缰绳,望着那盏灯,忽然觉得,无论走多远,总有一盏灯会为自己而亮,那便是家的方向。
喜欢。
第346章 雨幕中的归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