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乌纱劫血墨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2章 奴市惊尘(15)[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痕上生花

    nbsp(五)深冬共守

    nbsp冬至前夜,望胡坡的雪下得密了,像无数片碎棉絮从天上飘下来,给田垄盖了层厚被子,连“共耘碑”都裹了层白,只露出碑顶的“共”字,像枚冻在雪地里的印章。共学堂的暖棚里却热闹得很,火塘里的老松木烧得正旺,“噼啪”的爆裂声中,溅起的火星落在青砖地上,烫出一个个小小的黑印,又被往来的鞋底蹭得模糊。

    nbsp张婶正和蒙族妇人围着陶盆揉面,盆里是新磨的糜子面掺着青稞粉,面团在她们手里转着圈,渐渐变得光滑圆润。“冬至得吃饺子,”张婶揪下一小块面,搓成圆团,“俺们汉家的规矩,吃了不冻耳朵。”她往面团里包着馅料,是羊肉混着望胡坡的野韭菜,还是蒙族妇人教的法子,说“草原的羊配山地的菜,香得能掀了棚顶”。

    nbsp蒙族妇人笑着往她手心里抹了点羊油:“你这饺子边捏得太秀气,得像俺这样,捏出花边,像草原的云朵才好看。”她捏的饺子果然带着点弧度,边缘翘起来,像只只小元宝,上面还被她用指甲掐出几道花纹,说是“狼爪印,能抓福”。两人的手在面盆边碰来碰去,张婶的指尖沾着面粉,蒙族妇人的指缝里夹着韭菜末,却像两只配合了多年的手,默契得不用多说一句话。

    nbsp暖棚角落,几个被救的妇女正凑在一起纳鞋底。其中一个汉族妇人手里的鞋底快纳完了,针脚密得像撒了把芝麻,鞋面上绣着朵桃花,花瓣边缘却用了蒙族的盘线绣法,看着既柔又韧。“这是给俺男人纳的,”她摸着鞋面上的花,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他去年冬天在盐井废坑边被找着时,脚冻得跟冰坨子似的……今年穿上这双,准能暖和些。”旁边的蒙族妇人赶紧往她手里塞了块热奶豆腐:“别多想,今年的雪再大,咱这棚里的火也灭不了。”

    nbsp谢明砚掀帘进来时,带了股寒气,引得火塘里的火苗猛地窜了窜。他身上落的雪在门口化了,鞋面上沾着点泥,是从坡下的棚屋踩来的——今早去查看被雪压坏的棚顶,发现蒙族汉子们正和汉族木匠一起修,木梁用的是蒙族的榫卯结,钉子却用了汉家的铁钉钉牢,说是“这样才抗得住风雪”。

    nbsp“谢大人,快来暖和暖和!”莲禾端着碗热汤走过来,汤里飘着几片羊肉和野韭菜,是刚从陶锅里舀的,“这是张婶她们熬的,说‘冬至喝碗羊汤,整个冬天都不冷。”汤碗边还摆着个小碟,盛着几块奶渣饼,是孩子们学着蒙族阿婆的样子烤的,边缘烤得有点焦,却透着股实在的香。

    nbsp暖棚中央,孩子们围着王大叔的小孙子听故事。娃正讲着白天去给棚屋送热汤的事,说蒙族阿爷踩着梯子修棚顶时,汉族阿叔在底下扶着,“阿爷的皮袍扫了阿叔一脸雪,阿叔笑得直拍大腿,说‘这雪比江南的柳絮还软”。那个曾被锁在地窖的小姑娘听得眼睛发亮,突然举起手里的狼头玉佩:“俺也去送了!牧仁大叔说,这玉佩沾了雪水,能保佑棚屋不塌。”

    nbsp谢明砚往火塘里添了块柴,目光落在墙上的“寻亲图”上。图上又多了个红圈,是春桃商队从漠北捎来的消息,说找到个被拐的蒙族汉子,记得家里的毡房外种着棵桃树,“花开时像堆粉云彩”。画红圈的地方被人用朱砂描了又描,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桃枝,是张婶的大男孩添的,说“这样亲人就能顺着枝子找回来”。

    nbsp夜深时,雪还没停,暖棚里的饺子出锅了。白胖的饺子在陶盆里冒着热气,张婶的秀气花边和蒙族妇人的“狼爪印”混在一起,像一盘子融在一块儿的暖。孩子们捧着陶碗,蒙族娃学着汉族的样子蘸醋吃,汉族娃则往碗里撒了点蒙族的奶渣,酸的、香的、鲜的混在嘴里,引得他们眯起眼,发出满足的喟叹。

    nbsp谢明砚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盐商地窖里那些冻得发僵的手,此刻却都捧着热碗,指尖沾着肉汤和面粉,暖得能焐化冰雪。火塘里的火星又溅起来,落在张婶和蒙族妇人揉面的盆边,像颗颗小灯笼,照着她们鬓角的白发——张婶的鬓角新添了几根白,蒙族妇人的发间也沾了点面粉,却在火光里闪着柔和的光。

第332章 奴市惊尘(15)[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