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盐商千家,漕船万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午时,李纨过来给李棠量了一下身,打算给她做两身新的衣裳。
nbsp…………
nbsp二十七天过去了,三条大船,沿着京杭大运河,缓缓驶入扬州的钞关(也有叫扬关的)。
nbsp这里是盐运、漕运的咽喉要道,商船水道,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nbsp小胖子韩王被这运河之都的繁华,震撼了。
nbsp大雍朝,扬州运河,是帝国漕运的命脉,这里有“漕船万艘,盐引如山”的宏大气象,又有“歌吹沸天,珠帘十里”的糜丽风情。淮东渡口的青石板路,铺设的是“天下盐力,半在扬州”的富裕。
nbsp从前朝开始,扬州就是天下盐商的聚集之地,繁荣程度超过苏州、杭州,盐商的数量、财富和社会影响力,这中国古代商业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nbsp大雍与前朝一样,实行政府将盐引的专卖权授予商人,官商结合,形成垄断产业。
nbsp商人跟衙门购买盐引(贩盐许可证),才能合法运销。
nbsp江南地区有大约八家大的总商,就是顶级盐商垄断市场。
nbsp八家分别在扬州四家,苏州与杭州两家总商。
nbsp总商下面,还有普通代理商,大约有七百到一千家小的盐商。
nbsp煮盐的盐工有几万人,在扬州运盐的码头漕运人数也有上万人。
nbsp还有不计其数的散盐商,依附在总商下面的各地小的零食盐商,来扬州买盐回去。
nbsp层层剥削,盐卖到老百姓手里,最贵的时候,比成本价多了二十多倍。
nbsp大雍朝盐的煮盐与人工成本,一斤最多两三文钱,衙门官盐的定价是三十文到五十文钱。
nbsp暴利至极,这个定价是还只是扬州附近城区的定价,运到山区的盐,比这个更贵。
nbsp老百姓唯一庆幸的是,盐的使用比粮食少,一斤盐普通家庭,或许能用两个月。
nbsp换成现代,平民百姓月收入三千,不论一包盐是卖两块钱,还是卖一百块钱,都是要吃的。
nbsp盐食用少了,会乏力、水肿,大雍朝,尤其偏远山区的平民百姓,缺少了盐,会得低钠血症。
nbsp扬州的盐商,不仅卖盐,还涉足钱庄、典当行、房产、贸易、酒楼、烟花柳巷的风尘买卖。
nbsp扬州钞关在城北东北渡口,在渡口有一个三层楼的山顶阁楼,悬挂“扬州钞关”的牌匾,是太上皇御笔题词。
nbsp下面设税房、货栈、码头,外围筑有栅栏,晚上关闭闸口。
nbsp从春季到秋季,每日几千艘漕运船,都在等着排队过关,船夫号子声震天。
nbsp(第一更,别等了,第二更在写,或许很晚,不敢肯定能写出来。)
喜欢。
第623章 盐商千家,漕船万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