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孝献皇帝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献帝迁都许昌以来,他也就是个挂名皇帝,身边的侍卫全是曹操的人。议郎赵彦曾经给汉献帝出谋划策,曹操知道后很厌恶,就把他杀了。后来曹操有事进宫朝见,汉献帝实在害怕,就说:“您要是能辅佐我,那自然很好;要是不能,希望您开恩放过我。”曹操听了大惊失色,赶紧低头哈腰地请求离开。按照以前的礼仪:三公领兵朝见皇帝,要让虎贲卫士拿着刀挟持着。曹操出去后,看看左右,吓得汗流浃背。从那以后,曹操就不再去朝见汉献帝了。董承的女儿是贵人,曹操杀了董承后,又要杀董贵人。汉献帝因为董贵人怀有身孕,多次求情,都没成功。伏皇后因此很害怕,就给父亲伏完写信,说了曹操残暴逼迫的情况,让父亲秘密想办法对付曹操,伏完没敢行动。到了这会儿,事情泄露了,曹操大怒。十一月,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符节和诏书去收回皇后的玺绶,让尚书令华歆做副手,带兵进宫抓皇后。皇后关上门,藏在墙壁夹层里。华歆砸开门,扒开墙壁,把皇后拉了出来。当时汉献帝在外面的大殿,把郗虑请到座位上。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哭着走过汉献帝身边诀别,说:“难道就不能再活下去了吗?”汉献帝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没命了!”然后看着郗虑说:“郗公,天底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之后皇后被押到暴室,幽禁至死;她生的两个皇子,也都被毒死了,皇后的兄弟和宗族一百多人都被处死。

    nbsp十二月,魏公曹操到了孟津。

    nbsp曹操任命尚书郎高柔为理曹掾。以前的规定是:士兵在出征时逃跑,就要追究处死他的妻子儿女。但即便这样,逃跑的士兵还是不断。曹操就想加重刑罚,连父母、兄弟都要牵连。高柔就劝曹操说:“士兵逃离军队,确实可恨,不过我听说他们当中也常有后悔的。我觉得应该宽赦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一方面能引诱他们回来。要是还按照以前的规定,他们本来就已经绝望了;要是再加重刑罚,我担心从今往后,在军中的士兵,看到有一个人逃跑,想到自己也会受牵连被诛杀,就会跟着一起跑,到时候想杀都杀不完。这种重刑不但不能阻止士兵逃跑,反而会让更多人逃跑啊!”曹操说:“说得好!”就不再追究处死逃跑士兵的家属了。

    nbsp评论

    nbsp这段史料犹如一幅浓缩的汉末政治画卷,既展现了刘备集团平定益州后的治理智慧,也折射出乱世中权力博弈的残酷法则。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清晰看到刘备从34;颠沛流离34;到34;据有西川34;的关键转折,更能读懂三国时代34;能者居之34;的政治逻辑。

    nbsp用人之道:打破派系壁垒的政治智慧

    nbsp刘备平定益州后的用人策略,堪称三国时代34;唯才是举34;的典范。他将不同背景、不同阵营的人才纳入麾下:董和是刘璋时期的循吏,黄权曾坚守城池抗拒蜀军,吴懿、费观是刘璋的姻亲,彭羕是被刘璋弃用的失意者,刘巴更是曾多次与之为敌的34;宿恨34;。这种34;不问出处、唯才是用34;的格局,彻底打破了益州本土派与外来派的隔阂。

    nbsp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对刘巴的态度。从34;深以为恨34;到34;得之甚喜34;,再到采纳其34;铸直百钱34;的经济建议,展现了刘备作为政治家的胸襟。而对许靖的任用,则体现了成熟的政治考量——法正提出的34;以虚誉安抚天下34;的建议,揭示了乱世中34;符号性人物34;的重要价值。这种实用主义的用人哲学,使刘备迅速稳定了益州局势,实现了34;有志之士,无不竞劝34;的政治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治理之术:刚柔并济的统治平衡

    nbsp在治理策略上,刘备集团展现了34;刚柔并济34;的智慧。诸葛亮与法正关于34;法治34;与34;德治34;的争论,深刻反映了两种治理思想的碰撞。诸葛亮的34;威之以法,限之以爵34;理念,精准抓住了刘璋时期34;文法羁縻、德政不举34;的弊端,通过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重构社会秩序。这种治理思路,既不同于秦朝的严刑峻法,也不同于刘璋的软弱放任,而是在34;恩荣并济34;中找到了平衡点。

    nbsp赵云反对分封田宅的谏言,则体现了长远的民生考量。34;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34;的政策,既安抚了本土百姓,又为后续的赋税徭役奠定了基础,展现了34;取民有度34;的统治智慧。而刘巴的34;铸直百钱34;经济改革,虽有掠夺民间财富之嫌,却在短期内解决了军饷危机,体现了特殊时期的务实选择。

    nbsp乱世生存:实力至上的残酷法则

    nbsp史料中同时呈现了乱世政治的残酷底色。曹操诛杀赵彦、幽禁伏皇后、鸩杀皇子的行为,将皇权斗争的血腥暴露无遗。汉献帝34;我亦不知命在何时34;的哀叹,道尽了傀儡皇帝的无奈。这种34;弱肉强食34;的丛林法则,与刘备的34;以德服人34;形成鲜明对比,也解释了为何刘备能在益州迅速站稳脚跟——在暴政横行的时代,相对宽容的统治更能赢得人心。

    nbsp霍峻坚守葭萌城的故事,则展现了乱世中34;忠义34;的价值。数百人抵御万余敌军一年之久,最终反败为胜,既体现了个体在乱世中的生存韧性,也印证了34;上下同欲者胜34;的军事法则。

    nbsp历史启示:成功治理的三大要素

    nbsp这段史料揭示了乱世中成功治理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一,用人格局决定政治高度,刘备打破派系壁垒的用人策略,为政权稳定奠定了基础;其二,制度设计影响统治效能,诸葛亮34;恩威并施34;的治理体系,重构了益州的社会秩序;其三,民生政策关乎政权根基,归还田宅、稳定物价等举措,赢得了益州百姓的支持。

    nbsp在那个34;城头变幻大王旗34;的乱世,刘备集团能从无立锥之地到据有西川,正是凭借这种34;聚人、建制、安民34;的综合能力。而曹操虽强权在握,却因34;苛政失人心34;埋下隐患,两种统治模式的对比,恰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政治镜鉴。

    喜欢。

第383章 孝献皇帝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