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元皇帝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羊琇向晋王坚决请求不去,晋王没答应。辛宪英就跟羊琇说:“去吧,到了军队里,要想平安,就靠仁爱宽容了!”后来羊琇还真平安回来了。癸巳日,皇帝下诏,因为羊琇曾经劝谏钟会不要谋反,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nbsp九月戊午日,任命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
nbsp辛未日,下诏任命吕兴为安南将军,都督交州诸军事,让南中监军霍弋兼任交州刺史,有权自行选拔任用官员。霍弋上表推荐建宁人爨谷为交趾太守,还带着牙门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人带兵去帮吕兴。还没到地方呢,吕兴就被他的功曹李统给杀了。
nbsp吴主把朱太后贬为景皇后,追谥他爹孙和为文皇帝,尊他老妈何氏为太后。
nbsp冬天十月丁亥日,下诏任命在寿春抓到的吴国相国参军事徐绍为散骑常侍,水曹掾孙彧为给事黄门侍郎,派他们出使吴国,他们的家人在魏国的,都可以跟着一起去,不要求他们回来,以此来展示大国的诚信。晋王还写了封信给吴主,跟他讲讲厉害关系。
nbsp当初,晋王娶了王肃的女儿,生了司马炎和司马攸,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当儿子。司马攸这人又孝顺又友爱,多才多艺,性格温和公正,名气比司马炎还大。晋王特别喜欢他,经常说:“这天下本来就是景王的,我暂时担任相位,等我百年之后,大业应该传给司马攸。”司马炎头发特别长,都能垂到地上,手也很长,垂下来能超过膝盖。他曾经很淡定地问裴秀:“人真有面相这回事儿吗?”还把自己的奇特面相给裴秀看。裴秀从此就心向司马炎了。羊琇跟司马炎关系好,就给司马炎出主意,把时政该调整的地方都让司马炎提前记好,以备晋王询问。晋王想立司马攸为世子,山涛就说:“废长立幼,不符合礼制,不吉利。”贾充也说:“中抚军有君主的德行,不能换。”何曾、裴秀也跟着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声望又高,面相还这么独特,一看就不是当臣子的料。”晋王这才拿定主意,丙午日,立司马炎为世子。
nbsp吴主封太子和他的三个弟弟为王,立妃子滕氏为皇后。
nbsp一开始,吴主刚登基的时候,发了一道很亲民的诏书,抚恤士兵百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还挑选宫女许配给没老婆的人,把养在皇家园林里的禽兽也都放了。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明君。可等他坐稳了位置,就开始原形毕露了,变得粗暴又猜忌,还特别好酒色,大家都失望透顶。濮阳兴和张布私下里后悔立了他。有人就跟吴主打小报告,十一月初一,濮阳兴和张布进宫,吴主就把他们抓起来,流放到广州,半路上就给杀了,还灭了他们三族。然后任命皇后的父亲滕牧为卫将军,掌管尚书事务。滕牧是滕胤的族人。
nbsp这一年,废除屯田官。
nbsp【内核解读】
nbsp这段文字围绕三国末期西晋过渡阶段的关键事件展开,从权力博弈、人物抉择与政权兴衰视角看,满是乱世的复杂与无常:
nbsp罗宪守永安:忠义与坚守的样本。罗宪守永安,面对东吴“假援图利”,坚守“唇齿之义”,率疲弱之兵硬扛陆抗三万大军六月。他那句“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尽显乱世中忠臣的脊梁。这不仅是军事抵抗,更是对道义的扞卫——在蜀亡、盟友背刺的绝境下,以孤城为“汉”(虽蜀汉已亡,他仍存汉臣之心nbsp)守节,让“不义”的东吴算盘落空,也为西晋争取了稳定蜀地的时间,成为“忠勇”在乱世的鲜活注脚。
nbsp刘禅“乐不思蜀”:庸主的生存哲学。nbsp刘禅“此间乐,不思蜀”,被后人笑作昏庸至极。但换个角度看,这是他的“保命智慧”——在司马昭眼皮底下,用装傻消解猜忌。郤正教他“哭坟”话术,他照做后被戳穿,尴尬的“诚如尊命”,把亡国之君的无奈与怯懦暴露无遗。他依赖郤正才懂“体面”,侧面说明其治国无能、驭臣无方,蜀汉亡于他手,也算“因果相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司马氏立嗣:权力交接的暗流。nbsp司马炎、司马攸的嗣位之争,藏着西晋开国的隐忧。司马攸“孝友多才、名过炎”,司马昭本想传位于他,却因山涛“废长立少违礼”、贾充等力挺炎的“君人之德”,最终立炎。表面是“礼法”与“才德”的博弈,实则是门阀势力的角力——贾充、何曾等攀附炎,为自身谋利。这也为西晋后期“八王之乱”埋下伏笔:炎得位后,对宗室、权臣的平衡失当,根源早在立嗣时的权力妥协里。
nbsp吴主孙皓:从“明主”到暴君的崩塌。nbsp孙皓初立“恤民、放禽、配宫女”,一副明君相;掌权后却“粗暴好酒色、多忌讳”,杀濮阳兴、张布,暴露本性。这种“反转”,既是权力腐蚀的结果——没人约束的皇权,让他的暴虐肆意生长;也反映东吴的脆弱——靠“选长君”求稳,却选了个“得志便猖狂”的主,加速了东吴衰败。从“翕然称明”到“大小失望”,短短时间的人设崩塌,尽显乱世政权“赌嗣君”的风险。
nbsp多方博弈:三国终章的群像缩影。nbsp霍弋等蜀臣“待主安危再降魏”,尽显对旧主的最后忠义;钟会之叛、羊琇全归,道尽权臣野心与小人物的自保;西晋“复五等爵、定礼仪法律”,忙着搭建新秩序;东吴在“立嗣、交州叛乱”里内耗……这些片段交织,勾勒出三国谢幕时的凌乱:旧政权崩溃后的忠义坚守与背叛,新政权建立中的权力算计与妥协,还有边缘人物在乱世里的挣扎求生,共同谱写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注脚,也让我们看到:权力、人性、道义,在王朝更迭中如何被碾碎、重塑,成为历史车轮下的尘埃或基石。
nbsp这段历史像一幅“乱世收梢图”,每个人物、每件事,都在诉说“兴衰有凭,忠义无价,权力无常”——旧王朝的余烬里,有人守节赴死,有人屈膝求存;新王朝的曙光中,有权力博弈的阴影,也有重建秩序的努力。而这,正是三国这段宏大史诗最真实的终章模样。
喜欢。
第459章 元皇帝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