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集:平遥议改,活期扩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苏半城立刻点头:“李叔放心,我已经拟好了调度章程,各家分号的现银储备、调银路线都写得明明白白,会后给大伙每人发一份。将来不管哪家分号缺银,只要发个信,咱们联号都得伸手帮。”
nbsp议事厅里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东家们开始讨论各县分号的具体筹备:有的说要先给县城分号的伙计做培训,教他们认活期存票的印鉴;有的说要在县城贴告示,让百姓知道活期存银的好处;还有的说要跟县城的粮行、绸缎庄搭伙,让他们帮着宣传。
nbsp午时的梆子声响起时,同业会才算散了。苏半城送众人走出总号大门,乔致庸走在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承宗,你这步棋走对了。县城的百姓多,银子也多,将来咱们的活期存银,说不定能比府城还多。”
nbsp苏半城望着乔致庸远去的背影,又转头看向街对面。几个农户背着布囊,正打听着汇通票号的方向,脸上满是期待。他想起早上在祁县见到的那个老农,揣着攒了三年的五十两银子,说要存活期,给儿子攒彩礼钱。那时老农的手还在抖,怕银子丢了,怕票号不可靠。
nbsp如今,等活期存银扩到祁县县城,老农再存银子,就不用赶几十里路了。苏半城想着,心里忽然松了口气,像卸下了一块石头。他抬头看向天空,七月的太阳正烈,可风里却带着一丝凉意——那是汾河的风,吹过平遥的城墙,吹向山西的各个县城,也吹向晋商票号的将来。
nbsp当天下午,苏半城就把调度章程发了出去,又让人去各县分号传话,让他们开始筹备活期存银的业务。平遥县分号的掌柜接到消息时,正跟伙计们盘点现银,听说要推活期,立刻让伙计去街上买红纸,写告示。
nbsp“掌柜的,咱们真要做活期啊?”小伙计一边裁红纸,一边问,“要是百姓都来存,咱们的现银够吗?”
nbsp掌柜的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总号早安排好了。咱们缺银,太原府分号半天就能送来。再说,这是好事啊,将来县城的百姓都来咱们这儿存银,咱们分号的生意,就再也不用靠汇兑过日子了。”
nbsp小伙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下“活期存银,随存随取,月息一厘”几个大字。字写得不算好看,却透着一股热闹劲儿,贴在分号门口时,立刻围了不少百姓。
nbsp“掌柜的,这活期存银是啥意思?”一个卖菜的大妈凑过来问。
nbsp“就是您把银子存在这儿,啥时候想用啥时候取,每个月还能得利息。”掌柜的笑着解释,“您要是存满一年,利息还能多给半厘。比您把银子藏在家里安全,比存在当铺利息高。”
nbsp大妈眼睛一亮:“真的?那我这二十两银子,能存吗?”
nbsp“能啊,您现在就能存,我给您开存票。”掌柜的说着,拿出一张浅黄的活期存票,蘸了蘸印泥,盖上了汇通的“晋月”印章。
nbsp大妈接过存票,摸了又摸,像捧着个宝贝:“太好了,以后不用把银子藏在床底下了,还能得利息,真是太好了。”
nbsp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平遥县城。当天下午,平遥分号就存了三百多两银子,来的有农户、有小商贩,还有做豆腐的、开面馆的。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却个个脸上带笑——以前分号里冷冷清清,如今人来人往,才像个做生意的样子。
nbsp几天后,祁县、太谷、介休的分号也陆续推出了活期存银。祁县分号的掌柜给苏半城写信,说第一天就存了五百多两银子,其中有个老农,存了五十两,说要给儿子攒彩礼钱,还说“以后存银子不用跑太原了,家门口就有票号,放心”。
nbsp苏半城看着信,心里暖暖的。他走到总号的院子里,老槐树的叶子已经恢复了生机,风一吹,沙沙作响。夕阳落在院墙上,把“汇通票号”四个字照得通红。他想起同业会上李掌柜的担忧,想起乔致庸的支持,想起那些县城百姓期待的眼神。
nbsp活期存银从府城扩到县城,这步棋确实走对了。晋商票号的根基,不再只扎在府城的繁华里,而是扎进了县城的泥土里,扎进了百姓的心里。将来不管是洋人来抢生意,还是遇到别的风浪,只要百姓还信着晋商的票号,还把银子存在这儿,晋商就倒不了。
nbsp苏半城抬手摸了摸老槐树的树干,粗糙的树皮硌着手心,却让他觉得踏实。七月的平遥,暑气还没散,可晋商票号的新日子,已经随着活期存银的银潮,悄悄漫进了山西的各个县城,漫向了更远的将来。
喜欢。
第396集:平遥议改,活期扩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