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8章 夜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冬凌草的种子在玻璃瓶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某种小虫在爬动。李云龙将瓶子举到煤油灯前,眯着眼观察——那些比芝麻还小的褐色颗粒,就是朴顺姬用生命换来的珍宝。瓶底还残留着几丝干涸的血迹,是少女最后的存在证明。

    nbsp34;吴大夫,你确定这玩意儿真能种活?34;李云龙把瓶子递给总部医院的老中医吴济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眼镜片厚得像酒瓶底。

    nbsp吴济世小心翼翼地接过瓶子,倒出几粒种子放在掌心,用放大镜仔细观察:34;根茎类,表皮坚硬,应该需要低温催芽;他抬头看向李云龙,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34;李师长,那个朝鲜姑娘说这是冬天采的才有奇效?34;

    nbsp34;对,说是长在雪线以上。34;李云龙回忆着朴顺姬生前的解释,34;夏天采的效果差很多。34;

    nbsp老中医兴奋地一拍大腿:34;这就对了!冬凌草,冬凌草,顾名思义就是经冬不凋的灵药!《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朝鲜叫它39;雪见草39;,能解百毒;他突然压低声音,34;李师长,这些种子比黄金还贵重。美军白磷弹造成的烧伤,用这药膏抹上三天就能结痂。34;

    nbsp李云龙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块染血的布条——朴顺姬的发带:34;她临死前还惦记着这个...老吴,一定要把它种出来,别让那丫头白死。34;

    nbsp34;给我半个月,还你一片药田。34;吴济世郑重地将种子和发带一起收进贴身的布袋,34;不过需要个熟悉草性的帮手;

    nbsp34;陈书怀那小子跟朴顺姬学过一点。34;李云龙想了想,34;我让他抽空来帮忙。34;

    nbsp走出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刺骨的寒风立刻灌进领口。李云龙裹紧缴获的美军防寒服,呵出的白气在胡茬上结了一层细霜。总部所在的隐蔽山谷比想象中更简陋——十几顶帐篷分散在松林中,伤员住在唯一的一栋木屋里,那是原先是朝鲜伐木工人的工棚。

    nbsp指挥部的帐篷里,赵刚正和韩山研究作战地图。看到李云龙进来,韩山立刻招手:34;老李,好消息!你缴获的夜视装备派上大用场了。总部决定组建特种夜战分队,由你全权负责。34;

    nbsp李云龙凑近地图,发现上面标注了几个新的红圈:34;39;铁幕行动39;有动静了?34;

    nbsp34;比预想的快。34;韩山指着地图西北侧,34;美军第7师昨天突破了青龙峡防线,正向我方主阵地迂回。更麻烦的是;他的手指移到东南方,34;侦察兵报告,这里出现了美军新型侦察车,装有奇怪的圆形天线,疑似无线电定位设备。34;

    nbsp李云龙眉头紧锁。重生前的军事知识告诉他,这很可能是早期雷达技术——美军在用技术手段弥补山地作战的视野局限。如果真是这样,志愿军擅长的夜间机动和隐蔽集结将面临巨大挑战。

    nbsp34;夜战分队什么时候组建?34;

    nbsp34;现在就开始。34;韩山从桌下拿出一个木箱,里面整齐排列着六套缴获的夜视装备,34;总部从各部队抽调了三十名精锐,都是神枪手和侦察兵出身。陈书怀担任技术指导,负责训练使用这些装备。34;

    nbsp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那个标志性的缺牙豁口:34;正合我意。那小子脑子活,还能捣鼓点新花样。34;

    nbsp训练当天傍晚就开始了。山谷深处特意开辟了一块模拟战场,布置了各种障碍和靶标。陈书怀戴着那副朴顺姬父亲留下的眼镜,正给三十名精选的战士讲解夜视仪原理。

    nbsp34;...这种主动红外夜视仪,依靠发射不可见的红外光照明目标;大学生兵的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34;有效距离约100米,但强光下会暂时失明...所以我们必须;

    nbsp李云龙站在一旁,满意地看着这个曾经吓得尿裤子的书生,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陈书怀不仅搞懂了缴获装备的工作原理,还总结出一套对抗方法——用强光手电干扰敌方夜视仪,用白布伪装减少红外反射,甚至发明了简易的34;红外陷阱34;:在假目标上贴锡纸,吸引敌方火力。

    nbsp34;今晚第一次实战演练。34;李云龙在训练结束时宣布,34;分成红蓝两队,蓝队用夜视装备,红队用传统方法。输的一方负责给全队洗袜子!34;

    nbsp战士们哄笑起来,但眼神中都透着不服输的劲头。李云龙特意将陈书怀分在红队,想看看这小子能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nbsp月光被云层遮挡的深夜,演练开始了。李云龙和韩山站在高处观察,通过无线电听取双方的战术汇报。起初,装备夜视仪的蓝队占据绝对优势,34;击毙34;了多名红队队员。但到了后半夜,情况突然逆转——陈书怀带领的红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连续34;消灭34;了三名蓝队精锐!

    nbsp34;走,去看看。34;李云龙按捺不住好奇心,带着韩山摸向交战区域。

    nbsp他们在一片松林边缘找到了陈书怀的小队。令人惊讶的是,红队队员每人手里都拿着一面小镜子,正借着微弱的星光观察四周。陈书怀则蹲在一棵树后,面前摆着个奇怪的装置——用缴获的美军电池和汽车后视镜拼凑成的34;反光观察器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34;星光放大原理。34;见李云龙过来,陈书怀兴奋地解释,34;美军夜视仪需要主动红外光源,我们只要捕捉到那微弱的光斑,就能反向定位他们的位置!34;

    nbsp李云龙恍然大悟——这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实现了类似现代红外探测的功能!他拍拍陈书怀的肩膀:34;好小子!这套战术有名字吗?34;

    nbsp34;还没;大学生兵推了推眼镜。

    nbsp34;就叫39;夜虎39;吧。34;李云龙望向远处正在搜索的蓝队队员,34;像老虎一样在黑暗中看清猎物,又像老虎一样悄无声息地接近;

    nbsp演练以红队险胜告终。天亮后的总结会上,陈书怀详细讲解了34;反光观察法34;和配套的34;三三制夜袭34;战术——三人一组,一人侦察,一人掩护,一人主攻,交替推进。这套战术完美结合了传统游击战与现代特种作战理念,连韩山都连连称赞。

    nbsp34;立即在全军推广。34;韩山当场决定,34;尤其是面对美军夜战部队时,这套战法能抵消他们的技术优势。34;

    nbsp训练持续了三天。第四天清晨,李云龙被一阵急促的哨声惊醒。他抓起枪冲出帐篷,看到赵刚和韩山正围着一名满身是雪的朝鲜青年交谈。那人穿着破烂的农民服装,但眼神锐利,腰间隐约可见手枪的轮廓。

    nbsp34;老李,这是崔成浩,东南区游击队的联络员。34;赵刚介绍道,34;他带来了重要情报。34;

    nbsp崔成浩的中文很流利,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34;李师长,美军在鹰嘴崖新建了补给站,存放大量冬季装备。但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34;我们抓了个美军通讯兵,他透露39;铁幕行动39;后天凌晨开始,第一波是空降突袭。34;

    nbsp李云龙立刻想起被朴顺姬藏在悬崖岩缝中的地图——如果那上面标注了美军布防细节,现在就是取回的最佳时机!

    nbsp34;鹰嘴崖...是不是靠近朴顺姬牺牲的那处悬崖?34;李云龙问道。

    nbsp崔成浩点点头:34;直线距离不到五公里。我母亲崔大娘现在带着村民在那一带活动,可以当向导。34;

    nbsp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李云龙脑海中形成:趁美军注意力集中在34;铁幕行动34;上,派小分队取回地图,同时侦察那个新建的补给站。

    nbsp34;老赵,我带39;夜虎39;小队去一趟。34;李云龙转向赵刚,34;你负责准备应对空袭。如果情报准确,后天凌晨会有一场恶战。34;

    nbsp赵刚想反对,但看到李云龙决绝的眼神,最终只是叹了口气:34;带足弹药,保持无线电畅通。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回来。34;

    nbsp当天傍晚,一支十二人的精锐小队悄然出发。除了李云龙和陈书怀,还有狙击手小李、爆破专家老王等34;夜虎34;队员。崔成浩担任向导,他熟悉每一条山路和美军巡逻时间。

    nbsp山路上的积雪齐膝深,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李云龙的旧伤在严寒中隐隐作痛,但他咬牙坚持着,走在队伍最前面开路。陈书怀的状态好多了,眼镜片上结了霜就用手套擦擦,继续埋头赶路。

    nbsp午夜时分,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坳休整。崔成浩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冻硬的米糕和几块腌菜:34;母亲让我带的,说是给中国同志充饥。34;

    nbsp李云龙道了谢,将食物分给大家。米糕已经冻得像石头,得含在嘴里慢慢软化。正吃着,崔成浩突然压低声音:34;李师长,有件事得告诉您...关于那种会发光的苔藓;

    nbsp李云龙立刻竖起耳朵:34;怎么?34;

    nbsp34;美军在大量收购,出价高得离谱。34;崔成浩皱着眉,34;游击队抓了个朝鲜奸商,他交代美国人要用苔藓制造什么39;夜间眼睛39;,能在完全黑暗中看清目标;

    nbsp陈书怀突然插话:34;是第二代夜视装备!不需要主动红外光源的那种!34;他激动地转向李云龙,34;师长,如果我们能搞到一些样本;

    nbsp34;先完成主要任务。34;李云龙沉声道,34;地图优先。34;

    nbsp后半夜的路更加难走。陡峭的山脊上,积雪被风吹成了坚硬的冰壳,每一步都要用工兵铲凿出落脚点。崔成浩用绳索将大家连在一起,防止有人滑落悬崖。

    nbsp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朴顺姬牺牲的那处悬崖。从下方望去,岩壁上的血迹早已被新雪覆盖,只有几处突出的岩石记录着那个朝鲜少女最后的攀爬轨迹。

    nbsp34;应该在那片岩缝里。34;李云龙指着半山腰一处不起眼的凹陷,34;朴顺姬临跳崖前塞了东西进去。34;

    nbsp问题是如何上去——三十多米近乎垂直的冰壁,连经验丰富的崔成浩都直摇头。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陈书怀从背包里掏出几根铁钉和一卷电线:34;可以试试这个...物理学上的;

    nbsp大学生兵的解释李云龙只听懂了一半,但基本思路是用铁钉做支点,用电线当临时绳索,分段攀爬。风险很大,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208章 夜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