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5章 墨迹的重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永胜的到来,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其涟漪持续荡漾。他带来的不仅是前线的新消息,更是一种与过往的直接连接,让帐篷里的每个人,尤其是李云龙,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场阻击战并非遥远的绝响,而是仍在延续的、鲜血淋漓的现实。

    nbsp李云龙的总结工作因此获得了新的动力和素材。他更加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书写中。与赵永胜的讨论印证了他之前的许多判断,也补充了新的细节。他发现,美军在阵地对峙阶段,战术也在调整,虽然核心依旧依靠强大火力,但更加注重步、坦、炮、空的协同效率,并且针对志愿军的夜战和近战优势,加强了照明和警戒。这些变化,都需要在总结中明确指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nbsp书写的过程,也是他腿伤康复的一部分。为了更方便地写字,他需要更频繁地坐起来,甚至尝试着在床头垫高被子,半倚靠着书写。每一次姿势的调整都会牵动伤腿,带来一阵闷痛,但他似乎已习惯与这种痛苦共存。额头上常常因忍痛而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就用袖子随手擦去,目光始终聚焦在纸笔之间。

    nbsp帐篷里的其他伤员,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感染。那个肺叶受伤的战士,虽然依旧咳嗽,但有时会主动帮李云龙递一下纸张或者扶一下墨水瓶(虽然医院里只有劣质的墨水,常常堵塞笔尖)。那个冻伤截趾的小战士,则会默默地把护士分发下来的、用来垫伤口的干净软布省下一些,递给李云龙让他垫在纸下,使得字迹能更清晰一些。就连那个人民军军官,在看到李云龙和赵永胜激烈讨论战术时,也会投来专注的目光,虽然依旧不说话,但眼神中的戾气似乎减少了些许。

    nbsp王根生偶尔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他的老师长像个刻苦的学生,埋首于一堆粗糙的纸页中,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蹙眉沉思,时而与赵永胜低声争论。他会安静地看一会儿,然后悄悄放下可能带来的一点零食(现在多是些炒黄豆或者硬糖块),又悄悄离开。在他简单朴素的认知里,师长做的肯定是极其重要的大事。

    nbsp然而,外部环境的压力并未减轻。医院的物资似乎更加紧缺了。伙食标准再次下降,小米粥更稀,窝头更硬更黑,咸菜也成了限量供应。药品,尤其是止痛药和抗生素,变得更加稀缺,医生和护士们在分配时显得更加犹豫和艰难。换药时,纱布和绷带开始反复消毒使用,直到实在不能再用为止。

    nbsp这种匮乏,像无形的绞索,慢慢收紧,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伤员的痛苦因此加剧,情绪也更容易波动。小小的摩擦和口角在帐篷之间时有发生,大多是为了争抢一点热水、一块稍微厚实点的棉垫,或者仅仅是因为一句无心的话。

    nbsp李云龙将自己分到的那点微不足道的额外食物(有时是王根生给的,有时是护士看他写东西辛苦多给的半勺粥),大多分给了赵永胜和那个小战士,理由是他们在长身体(赵永胜)和需要营养恢复(小战士)。他自己则靠着更坚强的意志力对抗着饥饿和伤痛。他意识到,精神的专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压制肉体的痛苦。

    nbsp日子就在这种极度匮乏和高度专注的矛盾状态中一天天过去。窗外的景色开始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变化:风似乎不再那么刺骨,偶尔在正午时分,阳光甚至能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积雪顽固地覆盖着大地,但颜色变得更加灰暗,失去了冬日的洁白。

    nbsp终于,在一个黄昏,李云龙写下了最后一行字。那是一段关于在极端劣势下保持士气和纪律重要性的总结,字迹因为疲惫和激动而显得有些颤抖。他放下那支几乎捏不住的铅笔头,长长地、深深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在胸中数月之久的沉重、痛苦、愤怒和不屈,都随着这口气吐了出去。

    nbsp他怔怔地看着眼前那厚厚一沓、写满歪斜字迹的纸张,一时间竟有些恍惚。这就是他用一条腿、无数战友的鲜血、以及这数月的煎熬换来的东西。它粗糙、简陋,甚至有些地方词不达意,但它无

第425章 墨迹的重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