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磨砺之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针对敌军坚固据点的围困与消耗战方案初稿形成后,研究室并未急于上报。吴主任和李云龙都清楚,这份立足于长期斗争、看似“消极”却极具攻击性的方案,与以往强调集中兵力歼敌有生力量的思路有较大不同,必须要有充分的论证和尽可能具体的细节支撑,才能说服前指首长采纳。
nbsp矿洞内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更加精细、琐碎的阶段。方案被拆解成数个核心组成部分,由不同的研究小组负责深化。
nbsp冷枪冷炮小组的战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云龙亲自牵头,与几位从部队抽调来的、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射手和迫击炮排长(临时请来当顾问)一起,深入研究狙击阵地的选择、伪装、射界规划、弹药节约、目标优先级判定以及双人小组的协同。他们甚至开始尝试绘制简单的射表和环境影响因素对照表(如风速、光线),虽然简陋,却是一种将经验转化为可传授知识的尝试。
nbsp袭扰作战的策划则更加复杂。需要研究不同据点的敌军活动规律、哨位布置、探照灯盲区,设计多套袭扰模式(佯攻、真打、声东击西),制定详细的接敌、交战、撤离路线和预案,甚至考虑到如何利用夜色、地形和简易器材制造更大的动静和心理威慑。
nbsp最复杂的莫过于“围点打援”的预案。这需要综合分析整个战区的敌军布防、机动路线、增援反应速度,预设多个可能的伏击战场,并详细计算需要投入的兵力、火力,以及如何与围困部队协同。大量的地图作业、兵棋推演和数据计算使得负责这一块的参谋们彻夜不眠。
nbsp李云龙像一块巨大的海绵,疯狂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将来自前线零散的经验、顾问们的专业技巧、参谋们的理论分析以及自己来自未来的模糊概念,不断地整合、提炼、再输出。他说话依然粗声大气,时常骂娘,但提出的建议却越来越精准、务实。
nbsp“这个狙击点不行!视野是好,但撤退路线太单一,容易被炮火覆盖!换这个洼地,侧面有巨石遮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nbsp“袭扰分队带那么多手榴弹干嘛?负重太大影响机动!每人两颗就够了,主要是制造混乱,不是去攻坚!”nbsp“打伏击不能光想着地形好!要算算敌人增援部队的火力!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和至少两门迫击炮掩护,这个口子不能开!”
nbsp他的权威在这一次次的讨论和决策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就连那些科班出身的参谋,也不得不佩服他对战场那种近乎本能的敏锐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狠辣角度。
nbsp期间,前指传来命令,要求研究室选派精干人员,结合已有方案,前往几个重点对峙区域的前沿观察所和部队驻地,进行实地勘察和试点指导。目的是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并收集第一手反馈。
nbsp吴主任本想亲自去,但总部有会议离不开。他看向李云龙:“老李,你的腿……要不让老刘带队去?”
nbsp李云龙一听就急了,猛地站起来,伤腿一阵刺痛让他龇牙咧嘴,却毫不在乎:“不行!老子必须去!纸上谈兵终觉浅!不去亲眼看看,怎么知道咱们琢磨的东西对不对路?腿没事,拄拐能走!”
nbsp最终,由李云龙带队,加上两名资深参谋和一名通讯兵,组成了一个精干的小组,搭乘一辆吉普车,冒着冷冽的春风和不时出现的敌军侦察机,前往最靠近前线的一个团指挥所。
nbsp此行让李云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等高线符号的小山头,实地看去却可能是控制一大片区域的关键制高点;图纸上标出的理想伏击路线,可能因为一道不起眼的冲沟或一片雷区而根本无法使用;计算中认为足够的炮兵支援,在实际地形中可能因为
第440章 磨砺之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