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全新大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真是太刺激了!"
一群专家学者纷纷走上了吃瓜一线,吃完前朝皇帝的瓜,还吃了一波朝臣和世家的瓜。
"真是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
众人愉快的吃了四个小时的瓜,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回去之后,不知何时还有机会能再见各位了,愿各位先生身体康健,多保重!"
"您也是,别太操劳,祝愿大唐能盛世无双!"
"我定会尽我所能!"李世民郑重说道,这也是他的心愿。
"那些标注出来的小国,有能力之后可千万要记得去啊!"关寅补充道,"那个扶桑,早点去没坏处,那里可是有一个超级大的银矿呢!"
"多谢关兄提醒,我回去就着人造船练兵!"
"大唐未来的版图上,这个地方永远只会属于大唐!"
关寅心满意足的点点头,心里暗暗决定,将来要是再遇到别的皇帝,也得提醒一下。
现实世界你们作威作福那么些年,我们现在拿你们没办法。
在平行世界我们还拿你们没办法了?
扶桑!哼,别想在我们的平行世界有以后!
6天的交易结束后,李世民回到了大唐开始了一系列的革新。
虽然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赶到地方砍了罗艺和张瑾,但突厥的十万大军依然如历史所述一般,直接打到了长安。
李世民这次没有带文官,而是带着6个武将来到了渭水河边。
突厥的颉利可汗这次可没了要钱的机会,甚至话都没能多说两句。
据史官记载,李世民来到渭水河边只说了一句话。
大意就是让颉利可汗带着他的人哪里来的就老老实实的回哪里去。
颉利可汗肯定是不愿意的,刚开口说了一句不愿意的话。
李世民就带着6个武将给颉利可汗表演了一下什么叫做天女散花。
贞观元年,长安城外渭水边,天雷阵阵,地动山摇。
长安城内婴啼狗吠,商铺歇业,家家户户闭门封窗躲避。
天雷散去后,渭水河边断肢遍地,渭水河都被染成了红色,哀嚎遍野。
只是一个照面,突厥十万大军活下来的不足一半。
颉利可汗、突利可汗连尸首都找不到了。
剩下的突厥士兵在看到李世民的这一手之后,哪还敢有别的心思。
没有受伤的战马统统送去了李世民的亲兵营里。
放走了一小队的突厥士兵回去报信,剩余的突厥人全都被看管了起来。
得知了那么多矿产的地点,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李世民怎么可能放他们回去。
见识过天雷的威力,草原上的雄鹰也变成了小鸡仔。
不能说毕恭毕敬,但至少是十分听话。
挖一天的矿,只需要两碗稀粥,四个野菜馒头,性价比极高。
恰逢新帝登基,国库丰盈,李世民大手一挥,直接免了5年农税。
百姓们感恩戴德,坊间再也没有人提起玄武门之变。
科举改为了一年两次,广招天下学子,若没有赶考的费用,官府可以先行垫付
除了科考,要是有特殊的技能的和女子也能入朝为官。
这让许多的平民百姓都有了机会。
有了后世的技术在手,李世民建了不少工坊,专门生产笔墨纸砚。
古代人读书贵,就是贵在了笔墨纸砚上。
而笔墨纸砚以往的生产制造可都是牢牢捏在各个世家大族手里,成为了他们敛财的工具。
李世民这一举措,已经不是动了世家大族的蛋糕了,那是直接挖了他们的肉。
世家大族控制了笔墨纸砚,最根本的就是断了不少百姓的科举之路。
朝堂上放眼望去,都是各个世家的人,关系盘根错节。
这也是很多皇帝想要除了世家却无从下手的原因。
多项原来只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制造技术,被李世民直接公之于众。
李世民先是重用寒门学子,又断了这些世家的财路。
贞观2年的时候,五望七姓的世家大族反了一半。
剩下没反的,除了陇西李氏,都暗戳戳的添了一把火。
李世民如今兵强马壮,各种新式的冷兵器也都投入了使用。
世家一反,迎接的是李世民的雷霆手段。
不过月余时间,反了的那些世家不是抄家流放就是满门抄斩。
没出面只跟着煽风点火的那些也没什么好下场,族中子弟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
陇西李氏也主动削减了自己家族在朝中的力量,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人,担任着可有可无的官职。
至此,大唐再无世家之患,权力集中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贞观3年初,李世民带着火铳大炮御驾亲征,太子李承乾监国,魏王李泰协助。
李治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出生了,长孙皇后的身体虽然没有越来越好,但也没有恶化下去。
贞观3年末,突厥灭、薛延陀灭。
贞观4年,吐谷浑、高昌灭。
贞观5年,高句丽灭、扶桑灭。
大唐的版图越扩越大,大航海时代提前到来。
沥青的路面,水泥的城墙,成了大唐每个城的标准配置。
有了蒸汽机的模型和制造原理,在钢铁炼制成功之后。
贞观9年,大唐的第一条铁路问世,由东到西横跨整了个大唐的版图。
从后世回来的李世民,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写进了祖训。
唐朝,再无外嫁和亲的公主,大唐的版图,只有扩大,再扩大。
大唐铁骑的名声传遍了大唐使者到过的所有地方。
贞观12年,大唐真正做到了万朝来贺。
哪怕是隔着大海的那些国家也没有例外,要么臣服,要么我打到你臣服。
贞观15年,荆州都督武士?Υ闻?湓蛱焱ü?瓶迹?氤??伲?杲?5,任鸿胪寺录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贞观20年,武则天嫁入晋王府,成了李治的王妃。
关于在后世听说的武则天和李家的纠葛,所有人都选择了缄口不言。
贞观22年,晋王妃武则天成为了大唐第一位女丞相,李世民赐字:?住
李泰和李治在李世民从小的教育之下,心甘情愿的选择了辅佐兄弟,共同守护李家的江山。
李承乾30岁的时候,李世民退位。
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李承乾登基,改国号为明守。
第104章 全新大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