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丝缠绕的时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6章 雨幕中的归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雨丝斜斜地织着,将整座青阳城浸在一片朦胧的水汽里。沈砚之站在“归雁楼”的二楼檐下,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朱漆栏杆,目光越过雨幕,落在街角那顶缓缓移动的青竹伞上。

    nbsp伞下的人影穿着月白长衫,步履间带着几分刻意放缓的从容,正是三日前从北境赶回的苏慕言。他肩头落着薄薄一层雨雾,青竹伞的竹骨在雨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倒像是从旧时光里走出来的画中人。

    nbsp“沈兄倒是清闲。”苏慕言的声音穿过雨帘,带着潮湿的暖意,“这雨下了三日,青阳城的茶馆都快被避雨的人挤破了,也就你这归雁楼,还能留着几分清净。”

    nbsp沈砚之转身时,袖口扫过案上的青瓷茶盏,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苏兄刚从北境回来,该先回府休整才是。”他抬手示意仆役添茶,目光落在苏慕言腰间那枚成色暗沉的玉佩上——那是北境守军特有的信物,边角处还沾着未洗尽的沙砾。

    nbsp苏慕言解下腰间玉佩,随手放在案上,玉佩与青石桌面相触,发出沉闷的声响。“北境的战事暂时歇了,可粮草的事还悬着。”他端起茶盏,指尖因一路风尘而泛着干燥的红,“朝廷拨下的粮草被卡在了雁门关,守将说要等兵部的手谕,可北境的士兵已经断粮三日了。”

    nbsp雨势忽然大了些,檐角的水珠连成线,像珠帘般垂落。沈砚之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街景,忽然想起七年前在北境戍边时的日子——那时他还是个刚入军营的少年,寒冬腊月里,士兵们也是靠着掺着沙土的糙米过冬,夜里抱着长枪缩在帐篷里,听着帐外呼啸的风雪声,总以为熬不过那个冬天。

    nbsp“雁门关守将姓周,是个认死理的老顽固。”沈砚之的声音沉了沉,“去年我去北境时,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此人虽刻板,却不是贪墨军饷之辈。他扣下粮草,恐怕另有隐情。”

    nbsp苏慕言的指尖在茶盏边缘摩挲着,目光落在案上那枚玉佩上。“我在回程时收到密信,说兵部尚书李嵩近日频频与雁门关通信。”他忽然压低声音,“李嵩是太子的人,而北境将军是二皇子的恩师——这粮草,恐怕成了他们角力的棋子。”

    nbsp雨声里混进了街面的喧哗,有卖花姑娘的吆喝声,有孩童追逐打闹的笑闹声,与这楼里的凝重气氛格格不入。沈砚之拿起那枚玉佩,指尖抚过上面雕刻的狼图腾,忽然想起北境荒漠里那些瘦骨嶙峋的士兵,他们握着生锈的长枪,在风沙里站成雕塑,眼里却燃着不灭的光。

    nbsp“不能让士兵们成了朝堂争斗的牺牲品。”沈砚之将玉佩推回苏慕言面前,玉佩上的沙砾硌得指尖微疼,“三日后,我随你去趟雁门关。”

    nbsp苏慕言抬眼时,雨丝正落在他的睫毛上,晕开一片水光。“沈兄不必如此,此事本与你无关。”

    nbsp“七年前,我在北境戍边时,曾被一个老兵救过命。”沈砚之的声音轻了些,带着回忆的温软,“那天我高烧不退,是他背着我在雪地里走了三十里,找到军医。后来他在与蛮族的激战中没了一条腿,退伍时只带走了一把断剑。”他顿了顿,指尖用力到泛白,“那些士兵,不该被这样对待。”

    nbsp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给青阳城的瓦檐镀上一层金边。街面上的积水里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

    nbsp苏慕言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释然。“沈兄还是老样子。”他将玉佩重新系回腰间,起身时衣摆扫过案角,带起一阵微风,“三日后卯时,我在城门口等你。”

    nbsp沈砚之送到楼梯口时,看见苏慕言的青竹伞已经走进了阳光里,伞面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光。他忽然想起昨夜收到的家信,信里说母亲的咳嗽又重了,让他早日归家。可北境的风雪,似乎比家里的药香更让人放不下。

    nbsp三日后,天还未亮,沈砚之便带着行囊出了门。青阳城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灯笼的光晕在石板路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城门口,苏慕言的青竹伞已经立在那里,像一座小小的亭台。

    nbsp“沈兄倒是准时。”苏慕言翻身跃上马背,青竹伞被仆役收好,“我们得在午时前赶到雁门关,周守将每日卯时三刻会在关前巡查,这是见他的最好时机。”

    nbsp两匹马踏着晨露出了城,身后的青阳城渐渐被晨雾笼罩,像一幅被水墨晕染的画。沈砚之回头望了一眼,看见归雁楼的飞檐在雾中若隐若现,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总在他出门前,站在楼上的窗边望着他,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

第346章 雨幕中的归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