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民富商苏半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9集:账房里的新台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芊芊小说]https://m.qianqian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灯照人心

    nbsp民国十七年的秋夜,雨丝像扯不断的银线,斜斜打在“苏记账房”的青瓦上,溅起细碎的声响。苏文砚刚把最后一本棉纱进货账摊开,指尖就触到了桌角那盏西洋台灯的金属底座,冰凉的触感顺着指缝往上爬。

    nbsp这台灯是上月账房先生老周从上海带回来的,玻璃灯罩擦得锃亮,通上电后,暖黄的光铺在账本上,连“壹佰贰拾叁”里“叁”字的竖钩都看得清清楚楚。老周总说:“文砚少爷,这灯比您那油灯亮十倍,核账再也不用眯着眼了。”

    nbsp可苏文砚还是从抽屉里摸出了那盏小油灯。铜制的灯座磨得发亮,灯芯是新换的棉线,他小心翼翼地往灯盏里倒了点菜籽油,火柴划亮的瞬间,跳动的火苗把他的影子映在账本上,忽明忽暗。

    nbsp“台灯照的是字,油灯照的是心。”他又想起爷爷当年说这话时的模样——也是这样的秋夜,爷爷坐在这张梨木桌前,油灯放在手边,账册堆得像小山。那时他才八岁,踮着脚看爷爷拨算盘,算珠碰撞的脆响里,爷爷会突然停下手,指着油灯说:“文砚你看,这灯芯不能太旺,太旺了油烧得快,还容易燎着账册;也不能太弱,太弱了看不清楚字,算错了数,就是亏了主顾的信任。”

    nbsp那时他似懂非懂,只觉得爷爷手里的算盘珠比油灯还亮。直到爷爷走的那年,也是秋天,临走前把这盏油灯交到他手里,说:“苏记的账房,算的不是钱,是良心。以后不管用什么新东西,这油灯得留着,夜里核账,它亮着,就像我在旁边看着,你不敢算错,也不能算错。”

    nbsp窗外的雨又大了些,风裹着雨珠敲在窗棂上,台灯的光稳稳定定,可苏文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翻开棉纱账的第一页,上面记着“九月初三,收张记布庄棉纱二十匹,银圆壹佰伍拾圆”。这是老主顾张老板的货,张老板上个月还来账房坐过,说家里闺女要出嫁,想多进些棉纱做嫁妆。

    nbsp核到第五页时,苏文砚的指尖顿住了。账本上写着“九月初十,付李记纱厂银圆贰佰叁拾圆”,可他记得李记的掌柜来结款时,说过纱价降了两成,按原来的价钱算,多付了三十五圆。他赶紧翻出当时的收据,借着油灯的光仔细看,果然,收据上的金额是壹佰玖拾伍圆,账本上的数字抄错了。

    nbsp若是用台灯,他或许不会这么快发现——台灯的光太亮,字看得太清楚,反而少了那份逐字逐句的仔细。可油灯的火苗晃啊晃,像是在提醒他:“慢着点,再看看。”他想起爷爷当年核账,总要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念出来,油灯的光跟着他的手指动,连小数点后的零都不会放过。

    nbsp苏文砚拿出红笔,在错处画了个圈,旁边批注“多付叁拾伍圆,明日联系李记退回”。刚写完,就听见门外传来脚步声,老周举着油纸伞走进来,裤脚湿了大半。

    nbsp“文砚少爷,这么晚了还没歇?”老周看见桌上的油灯,皱了皱眉,“您怎么又用这油灯?台灯多亮啊,刚才我在楼下都看见您这屋的灯了,昏昏暗暗的,多伤眼睛。”

    nbsp苏文砚把油灯往桌边挪了挪,让出台灯的光:“周叔,您过来看看,这页账抄错了。”

    nbsp老周凑过来,借着台灯的光一看,拍了下大腿:“哎哟,这我昨天抄的时候没注意,把收据上的数抄错了!还好您发现了,不然李记那边还不知道怎么说呢。”他顿了顿,看着那盏油灯,又说,“不过也是奇了,您用这油灯,倒比我用台灯仔细。”

    nbsp苏文砚笑了笑,把油灯的灯芯调了调,火苗又稳了些:“爷爷当年说,这油灯照的是心。心细了,账自然就对了。您看这灯,油少了就添点,芯歪了就拨正,就像咱们核账,发现错了就改,不能糊弄。”

    nbsp老周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帮着苏文砚把剩下的账核完。台灯的光和油灯的光叠在一起,照在账本上,也照在两个人的手上——苏文砚的手握着笔,老周的手拨着算盘,算珠的脆响里,夹杂着油灯偶尔“噼啪”的轻响,倒比平日里多了几分暖意。

    nbsp核完账时,已经是后半夜了。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洒在院子里的梧桐叶上,亮晶晶的。苏文砚把油灯吹灭,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又看了眼台灯——他没关,让那暖黄的光留在桌上,像是在陪着那盏油灯。

  &nb

第389集:账房里的新台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